印刷业面临困境化解压力有四招

发布时间:2020-11-30

2015年,北京印刷业面临三大环境的重叠影响: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对印刷业的影响;二是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包括疏解环保压力在内的负面清单管理更加严格对印刷业的影响;三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强劲势头对印刷业转型升级和调整结构的牵动。

北京印刷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首都核心功能,对此我们要有理智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北京印刷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北京地区印刷企业年报统计资料也反映出这个趋势。2011年、2012年、2013年北京地区印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75.1亿元、287.1亿元、30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7.8%、4.4%、4.7%,增速明显放慢,这与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业务收窄、压力持续加大的感觉一致。

目前企业普遍感到困难大、压力大。对于印刷业这个产能过剩的竞争性行业来说,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的结构和产业的素质等问题,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造成了同质化竞争激烈。这种状况不改变,即便是外部环境好转,照样困难重重。我们回忆一下,改革开放后两位数的高速发展有30余年,印刷企业普遍的好日子只有10余年,此后“要想发,干印刷”一去不复返,业内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加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新常态下,传统产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向中高端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北京更应该如此,北京印刷业的发展方向是高端化。因此,出路只有一条,加快行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北京印刷业如何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适应北京印刷业要更好地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贴身环境,机遇是明摆着的,那就是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重构。我们要把握“一切皆有可能”这个时代特征,按照北京印刷协会第八届会员大会确定的高端引领、绿色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引导企业尽快融入新经济时代,从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转变,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对具体企业而言,由于条件不同,转型要上心,投资要谨慎。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走向了多品种、小印数、多批次印刷、按需投放市场的方向。针对市场变化,相比于出版社长期以来习惯了的预造货批量印刷,采用数字印刷可以有效地解决预印占用资金和库存书报废的问题。

数字印刷企业能否保证出版社的复制发行权不受侵犯,这是出版社委托印制方一直以来的一大顾虑。其实,数字印刷与胶印印刷的区别仅在于承印方式,按照现行的《印刷业管理条例》,从事出版物印刷需要持有书刊印刷许可证,承印单位对出版社所委托复制内容负有不可推卸的保护责任。

从技术层面看,用数字印刷的方式来完成由出版社授权的书刊印刷超付印数加印的可能性实际更小,数字印刷设备可以有效限制超过授权数的产品印刷,何况在现行的设备维护方按张收费模式下,印刷厂本身也在严控非正常印刷。因为,在机器上发生的任何一张印刷品都会与成本联系在一起,都得向设备维护方支付费用。再退一步说,即便是传统胶印也依然存在着书刊被不法分子盗印的情况,那就属于刑事打击的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总之,从中国国情出发,加上迄今为止我国使用的数字印刷设备基本上还都依赖于进口,导致了相对成本的偏高,使得图书领域的按需印刷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好在其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所认可。假以时日,伴随着有些现存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与较多断版相适应的数字印刷工艺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一定可以到来。



上一篇:合版印刷成功的七个要素 下一篇:出版社走上自己完成按需印刷之路
东莞市万善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